Javascript is required
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系友專區

致敬傑出系友 · 照亮未來的光

在電影與電視的世界裡,每一條光線、每一個鏡頭、每一段剪接,都承載著無數人的理想與堅持。能在這條路上被肯定為「傑出系友」,不只是榮譽的象徵,更代表著從校園起步、以影像為志業的那段日子沒有被遺忘,而是通過時間被證明。

鄭仲迪照片

鄭仲迪

鄭仲迪在 VR / XR 的領域耕耘,是台灣沉浸式影像發展的前沿戰士。


多年在高雄電影節擔任XR「技術經理」與「節目企劃」,協助串連多項跨界計畫與展演。 他的工作,往往在你看不到的地方:VR 裝置的設置、沉浸式內容的系統整合、空間感知的調整……那是既專業又細緻的技術支持,也是藝術和科技交會的橋樑。

對學弟妹的啟發是:電影不是只有鏡頭對拍演員。未來影像的疆界正往 XR、沉浸式、互動內容延伸。若你對技術與創意都充滿熱情,不妨向仲迪前輩看齊——在幕後細節處下工夫,你也能創造出令人驚艷的作品。
曾敬驊照片

曾敬驊

一個從萬人海選中脫穎而出的青年演員,就此走進大銀幕,也走進大眾視野。


以導演為初心走進影視系,因亮麗的外型參與了老師的產學作品演出,內心對於表演的喜愛從此刻萌芽,開啟了他的表演之路。學生時期的他多次參與同學及學弟妹作品演出,以此不斷磨練演技,更加深了他對表演的熱愛與堅持。更在2020年第六屆畢業製作短片《單車計劃》中擔任製片一職,強化自己對於影視產業的能量與認識。

他在電影《返校》試鏡成功,飾演「魏仲廷」獲金馬獎最佳新演員入圍。之後又在《刻在你心底的名字》中飾演 Birdy,打開票房口碑與演技舞台。近年他跨入電視劇領域,在《不良執念清除師》中擔任男主角,入圍第 28 屆亞洲電視大獎與第 59 屆金鐘獎戲劇節目男主角,2025年,再次以《我家的事》角逐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。

對學弟妹而言,敬驊學長的路提醒我們:演員之路沒有捷徑。試鏡、苦練、角色理解、一次次被拒絕後依然爬起來──這樣的毅力,是他能走得穩、走得長的根本。當你也站在舞臺前,不妨想:每一次失敗都是通向更高處的試煉。
鄭毓萱照片

鄭毓萱(小綠)

在戲裡戲外,她的名字都帶著柔軟與堅韌。


小綠從大學時間,積極投入多部學生短片製作,更勇敢向外試鏡,例如,大學時期主演的短片高雄拍|《洛基的視線》,幫助團隊勇奪第39屆金穗獎最佳劇情片獎。畢業後,她與校友李冠賢聯手創作的短片《我的水鬼爸爸》,不但獲得屏東電影節首獎,她本人也拿下最佳女主角獎。她一邊持續參與商業製作,一邊協助影視系的夥伴創作,2024年參與校友陳漢華的研究所作品《女綁匪》。2024年年底,她主演了影視系第11屆畢業製作短片《當風吹起時》,2025年更主演影視系年度大製作《艾瑞亞》,她用自身對於表演的熱愛,不僅持續精進自己,更支持學弟妹們的創作。

對學弟妹來說,毓萱學姊的路,是演員與創作者的雙重可能性:不只能站在鏡頭前,也能與人合作,從構想到製作推動一個作品。若你有表演夢,也對創作有興趣,她就是一個範例:不被角色框限,勇於跨界試探。
陳韋翰照片

陳韋翰

現任遙空映畫有限公司擔任製作總監,擁有豐富的行銷策略與影視製作經驗。


致力於企業形象與品牌影片的製作,協助多家上市公司與公部門完成高品質影像專案。

他擅長以專業溝通將客戶需求轉化為具體執行方案,串連創意與商業需求之間的橋樑,推動團隊共同完成兼具美感與影響力的作品。

代表作品包括:星展銀行、Lexus 商業廣告、高雄食品展成果影片與義守大學創校校長紀錄片等。


從韋翰學長身上,我們看見幕後工作者的專注與堅持,也體現影像創作者以專業成就信任的力量。他的成就告訴我們:若你熱愛影像、富有美感,那麼即使不站鏡頭前,也能成為眾人目光凝聚處的一部分。

致學弟妹:你比你想像的還可以更遠

所選的路不同,有些走向幕前、有些深耕幕後、有些挑戰新媒體、有些仍耕於傳統影像領域;但有一件事是共同的:他們從沒忘記自己曾是學生,他們曾在課堂裡試鏡、燈光調色、剪片測試。他們曾迷茫、曾質疑、曾被拒絕;但一路走來,用實際成果回應時間與信念。

給你幾句想對你說的話:
  • 做好基礎功。不論是剪輯、燈光、攝影、劇本……打好基本功,才能在機會來臨時抓住它。
  • 跨界能力是你的加分項。在今天的影像環境裡,懂得 XR、互動、程式、3D、聲音設計……都可能使你的作品更具競爭力。
  • 態度比天賦更重要。被拒絕、被改、被否定,是創作人的常態。唯有堅持與持續輸出,才能發聲與被看見。
  • 保持創意初心。走進工業化的影像生態裡,容易迷失在效率與商業。但正是那股「想說故事/想表達」的初心,是你創作的靈魂。